林口县莲花镇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自2018年开始,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从带领镇干部义务捡垃圾入手,将农村环境整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在全力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走出了独具特色的“莲花道路”。
转变干群思想,汇集民众力量。发挥“关键少数”作用。人居环境整治之初,干部群众对捡垃圾这项又脏又累的活动非常抵触。为转变干群思想,镇党委书记于利生亲自带头,将全镇车流量、垃圾量最大的路段划定为自己的责任区接受大家监督。在他的带动下,机关干部纷纷认领责任区,春夏捡垃圾、秋季扫落叶、冬季清积雪,一坚持就是五年。一次是作秀,长期坚持就是以身作则。在镇干部的感染下,各村干部自发加入环境整治的队伍中,之后是党员、村民代表,全镇上下干群一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莲花镇环境卫生网格化治理体系初步形成。打造“以点带面”格局。为增强全镇参与环境整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莲花镇党委、政府先后开展了“环境整治大会战,我是党员我先行”“村民代表为村民、我是代表做表率”“巾帼服务队、净化莲花湖”等系列活动,掀起了打造“洁净小镇”的热潮。又先后开展了“最美家庭评选”“争做环保小卫士”等活动,于2023年打造“爱莲新语”志愿服务队,将普通村民、青少年纳入环境整治的队伍之中,自此,全镇上下共同参与环境整治的格局正式形成。突出“农民主体”地位。连续多年开展“以物易物活动”,号召村民上报种植补贴时上交农药瓶,换取生活必需品。截至目前,共计回收农药瓶11.84吨,占全县回收总量的85%。作为全省烤烟第一大镇,率先实现6140亩地膜统一回收,集中处理。此外,经过多年宣传引导,大部分村民能自觉将生活垃圾和白色垃圾分类投放,便于集中回收。时至今日,镇内扔垃圾的人越来越少,捡垃圾的身影越来越多,民德民风明显好转,环境卫生管护步入了良性轨道。
创新治理模式,实现全域管控。环境卫生整治是一场持久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必须建立长效管护、运行机制。一是切实推行“河长制”,集中力量对8个沿江村屯江边垃圾进行彻底清理,监督各村河长定期巡查,确保所有河道清洁无污、水质安全。二是率先推行“路长制”,镇村干部划分责任区,每月量化清捡次数,确保全域卫生管控全覆盖、无死角。三是推行“个人负责制”,将各村按照“区、片、街道”划分,由相应的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负责,确保责任到人,接受监督。四是建立拉练评比制度,定期开展拉练检查,组织镇村干部,党员、村民、妇女代表对所有村屯责任区进行评价,将评分结果作为村干部工资评定的重要依据。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配套设施。经过多年自筹,购置了垃圾压缩车、自卸车各3辆,大容量铁制垃圾桶2000多个,加之配套建设的5个分拣中心、1个垃圾压缩站,确保境内所有村屯、森工林场、电厂所产生的垃圾实现“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现在,莲花镇每周转运的垃圾近50吨。经过多年努力,镇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干群风貌焕然一新。此外,良好的环境也增加了客商投资、创业的信心,营商环境明显优化。北京华泰银海国际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投资三千多万元盘活了莲花小镇闲置楼房,并通过购置游船,收购码头、山庄、游湖航线等,逐步开发文旅产业。龙九堂药业投资近千万元建造了药材加工厂和千亩药材种植基地。东北农业大学派驻干部到莲花镇挂职,深化校地合作,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牡丹江研学营地等企业纷纷来莲花考察洽谈,寻求合作机会。2020年以来,莲花镇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道地药材黄芪种植基地”“黑龙江省中医药特色小镇”“全域康养试点建设镇”,获得黑龙江省“文明乡镇标兵”“乡风文明试点镇”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