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位于穆棱市下城子镇的孤榆树东北抗联密营教育基地迎来了一批批旅游者。游客们在这个小山村里不仅可以感受“你给我一天时间,我还你一个抗联”的真实体验,还可以网红打卡、欣赏歌舞表演等精彩剧目,购买草编、“豆画”等旅游纪念品,感受当地干部群众走出的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农业”的小康社会建设之路。
从前,孤榆树村只是东宁通往阿城的唯一古道,位置偏僻,人均耕地面积不足3亩,缺少优势特色产业,村民生活并不富裕,村名就是因村客栈旁的一株孤独的老榆树而得名。1932年至1940年间,活跃在穆棱河流域的东北抗联第二、第四、第五军在孤榆树深山中建立密营,著名抗日将领李延禄、周保中、柴世荣、陈荣久在这里指挥抗日斗争。
近年来,穆棱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重要指示精神,谋划组织建设东北抗联密营教育基地,使孤榆树村这个昔日满是牛马气息、环境脏乱的偏远小山村变成街道整齐、绿树成荫、窗明几净的秀美山村。2019年,孤榆树抗联密营教育基地日接待游客能力500多人次,先后接待旅游团310个共计2.5万人次,散客3.2万人次,村民人均纯收入从3000元提高到2.3万元,跻身小康村行列,成为开发红色旅游、促进农民增收的样板村。孤榆树村荣获省级“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黑龙江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去年以来,穆棱市借势旅发大会,在原有东北抗联密营教育基地项目基础上,通过文化提升和集群建设,历时150天打造了以红色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旅游景区和教育基地,被省内外专家论证为“穆棱·东北抗联文化第一村”。
从整体上看,孤榆树东北抗联密营教育基地项目以“一心一带一路,多功能片区”为总体布局,以弘扬红色抗联文化为主要内容,采取课程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教学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现已成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通过讲红色故事、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孤榆树村村民的生活在短短几年间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从前仅有1300多人的偏远山村,如今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社会团体成员、自驾游蜂拥而至,门庭若市;昔日里的脏乱差村,如今四通八达、绿树成荫、鲜花遍地、红旗飘飘、歌声嘹亮,成为全省知名的美丽乡村;过去村民外出打工,大量房屋闲置,如今返乡创业形成热潮,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红色旅游业,吸引回乡人员投资入股,以创业项目带动村民就业。
孤榆树村还改变了过去等待小商贩进村低价出售农产品的经营模式,主动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全村统一注册了孤榆树文化推广公司,使有机杂粮、煎饼、矿泉水、蜂蜜有了商标品牌,形成红色文化村伴手礼旅游产品,发展特色餐饮、订单农业、探索网络营销,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