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宁市认真贯彻全省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暨警示教育会议精神,落实省委书记张庆伟关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营商环境向更高标准、更高水平迈进”的战略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务实创新,力争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四优”,打造龙江边境最优营商环境。
创新营商理念,打造最优政策环境
东宁市解放思想,不断转变理念意识,打造最优政策环境。一是制定出台《东宁市复制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实施方案》、《东宁市优化营商环境70条政策措施》和《东宁市推进“办事不求人”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二是开展减免税费办理业务,开辟绿色通道,税政、收核部门人员共同进驻,确保10分钟内完成一笔退税业务,实现退税办理“最多跑一次”。2020年,东宁市共减免税费约1.51亿元。三是建立了小微企业融资工作微信公众平台,强力推进了“无还本续贷”产品,2020年累计为企业办理了162笔此类业务共计6.4亿元。
创新保障措施,打造最优法制环境
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既是政治任务,又是各项政策法规落地落实的基本保障。东宁市守正创新成立了东宁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设了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增设了残疾人法援窗口、民营企业法律服务窗口等便民窗口。二是大力拓展公证业务。在东宁市人民法院成功开展了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试点工作。持续推进开通24小时绿色通道、上门办证服务、周末延时服务等便民业务。东宁市公证处率先完成全省公证软件的对接工作,实现了申请、受理、登记、审查等网上办理公证业务。三是推进“互联网+法律服务”创新工作。法律援助中心建立与民政、残联、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运用“双随机、一公开”平台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东宁市各执法单位全部实现办事流程公开,持证上岗,统一佩戴胸牌实名服务。
创新管理服务,打造最优政务环境
创新管理,优化服务,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最优政务环境的重要内容。东宁市集中开展政务服务审批事项流程再造工作,重新梳理全市政务服务事项1079项,进一步优化了审批流程,压缩了审批时限。食品经营许可审批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至8个工作日,企业开办时间由7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企业注销由原来登报公告改为网上公告,企业无需再提交《备案通知书》、报纸样张、清税证明等材料,大大精简了提交的材料,同时减轻了企业的注销成本;不动产登记证办理时间由20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港澳台通行证签注由最低3个工作日缩短至立等可取,居民身份证、护照等24小时自助取证。申报所需材料总体减少17%,“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达到964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1%,初步实现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窗口单位全面推行“四零”承诺服务,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制”等服务举措。
创新监管方式,打造最优市场环境
创新破坏企业生存发展行为的监管方式,严厉打击各类影响企业发展的违法行为,打造最优化的市场环境。东宁市一是敢于碰硬,刀刃向内,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对发现的影响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公开曝光,依法严惩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二是健全投诉举报处理机制,采取常态化检查、不定期抽查、随机性暗访等方式,形成查处整治破坏营商环境的高压态势和强大震慑力。2020年,营商局受理上级转办和企业投诉营商环境案件5件,已全部办结。三是突出抓好失信联合惩戒,彰显信用监管威力。积极推动建立跨部门联动响应、协同监管、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基本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和联动监管格局。2020年,东宁市诚信工作在全国县级市排名稳居250名以内,在牡丹江排名第二。(马凤超 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