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绥芬河市红色经典志愿宣讲团
在百年口岸绥芬河,活跃着一支党史宣讲“轻骑兵”,他们便是组建只有两个月的红色经典志愿宣讲团,成员现在已经发展到44人。他们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以满怀情感的演绎催人泪下,甚至赢得观众情不自禁到台前鞠躬致敬,成为边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文脉的“代言人”,他们用红色之城最动听的声音,为建党百年献上了北疆儿女最钟情的礼物。
绥芬河是一片浸润着革命精神的红色土地,具有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底蕴。上世纪中国共产党初创的岁月,绥芬河成为国际红色秘密交通线重要节点,成为革命志士追求真理、救国救民的必经之路,留下李大钊、周恩来、李立三、邓颖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足迹,见证了中共六大召开前后代表们在白色恐怖中追求理想的英勇无畏和义无反顾。涌现出特工赵兴东、军史翻译嘎丽娅等绥芬河英雄儿女,这些都是绥芬河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绥芬河市委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通过深入挖掘总结提炼独特的“绥芬河红色元素”,编排出本土红色故事《特工爷爷赵兴东》《和平天使嘎丽娅》,边城抗疫亲历《国门下的担当》《最美逆行者》等。宣讲团成员通过感人至深的讲述,引导大家从革命先辈的高尚品格中汲取营养、接受洗礼、净化灵魂,把党史学得更深、悟得更透。
绥芬河红色经典志愿宣讲团成员中有教师、播音员、乡镇干部、社区工作者、企业员工,还有“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获奖选手。他们台前良好形象和最佳状态的背后,都饱含着克服困难、艰苦付出的努力和奉献。
负责讲解党的一大到十九大历程和龙江精神的李文琦,接到任务只有3天准备时间,她反复打磨讲稿,只用1天熟记解说词,然后从站姿、语气、手势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为参观者提供了专业的讲解。初春的绥芬河,乍暖还寒,室外讲解中,时常遇到雨夹雪伴随大风,几次被冻感冒,甚至到医院输液。但她从不叫苦,只要接到任务通知,马上调整状态投入讲解。在成长中历练的她,现已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乡镇干部张弛,为了克服讲解杂音,每天坚持听新闻联播练习发音,并利用业余时间深层研读领悟党史,做到学用结合,使宣讲更具感染力。
在记录党的一大到十九大时间和地点的“革命红路”上,同时兼任绥芬河市博物馆和中东铁路记忆馆讲解员的于海燕,为掌握节奏,经常利用双休日和下班时间,前来边走边讲,反复实地练习,常常讲到口干舌燥,双腿麻木。
退役军人事务局刘海霞讲解之余还要兼顾单位业务,4月初的体检报告有一项异常,医生叮嘱她尽快手术治疗,当时正值参观高峰,她硬是拖到5月份展馆重新布展才外出治疗。
宣讲团成员从最初的紧张忘词、语序不通,到今天的灵活自如、大方得体,从“见证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革命红路”,到龙江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铸就的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四大精神园”;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贡献”到“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一场场通俗易懂的讲解,一次次气氛热烈的互动,把党的思想脉络、发展历程、历史经验讲深讲透,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宣讲团成员也从中感悟了思想伟力,汲取了精神力量。
讲述《周恩来总理赴中共六大参会遇险与脱险》的小学教师王刚说,通过立体和充满感染力的宣讲,叙说百年风华,厚植家国情怀,收获满满。
建西社区党委书记乔鹏,每次讲解后,总是步履匆忙地赶回社区处理工作,先后高效地完成了居民疫苗接种登记、全国文明城创建、党史学习教育等工作。她说,每一场振奋人心的宣讲,自己都受到心灵的洗礼,得到锻炼和提升。
在讲解“革命红路”的曲鹏飞,已经从紧张不安到泰然自若,讲解水平也从一板一眼到热情饱满。她说,每一次红路宣讲,都会重燃热血,激发斗志。
红色经典百年传承,青春在奉献中闪光。绥芬河党史教育基地“革命红路”上的19块花岗岩,见证了宣讲团成员的辛勤付出,白桦林边回响着宣讲龙江“四大精神”的声音,飘雪的北国之春印证着寒风中的执着坚守,落雨的天长山谷、澎湃的热血与红色土地同频共振,思想境界在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中不断提升。
红色经典志愿宣讲团的辛勤付出,使绥芬河党史教育厚植心灵,走深走实,也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截至目前,“红色经典故事宣讲会”走进社区、农村、医院、企业、机关、学校、军营,宣讲演出26场,受众5200人。
宣讲团成员们表示,要把中国共产党与绥芬河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为深爱的家乡增添亮丽色彩。
?。ǚ吨倚ⅲ?/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