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一个爱心组织的40多名志愿者,用两周时间走访了市区、磨刀石镇以及林口县柳树镇的13户留守和困境儿童家庭,为他们送上去米面油等数千元的慰问品和慰问金。
不久前,爱心人士高德利与牡丹江晨报取得联系,希望能够为我市的留守和困境儿童送去一份温暖。据高德利介绍,他所在组织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十分热衷公益。近几年,他和志愿者们坚持做助学的活动,今年,为了能够切实帮助到真正有需要的孩子,因此希望和本报联合寻找受助儿童,同时能够对接帮扶一名需要长期资助的孩子。
确定了帮扶对象,高德利和其团队的成员提前采购了米面油肉等数千元的物资,分组来到受助孩子的家中探望。
在9岁困境儿童小涵家,志愿者们看到乖巧的她十分喜欢,贴心地记下孩子的身高,希望下次买几件新衣服给孩子送来。据孩子的姥姥介绍,小涵胡爸爸在妈妈怀她就去世了,随后妈妈被判了刑。小涵自打一出生就和多病的姥姥。小涵6岁时,政府相关部门看梁永兰一人带孩子不易,便将她们接到市区居住,并为其办理了低保?;加心怨:脱现氐姆缡±牙颜也坏焦ぷ鳎虼司M獬黾穹掀?,懂事的小涵不仅帮姥姥干家务,还帮姥姥整理废品。孩子的懂事让在场的志愿者十分心疼,大家和她约定今后机会要经常来看她。
随后,志愿者一行人来到爱民区的小欣家,小欣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患有智力障碍,小欣和并不富裕的大姨一起生活??吹酱蠹宜屠吹奈镒?,小欣的表姐特别感动,表示这些鱼和肉平时他们并不舍得买。
随后大家来到救助站探望小乐(化名),并给她送去1000元救助金和新衣服、鞋子。据了解,小乐一家来自哈尔滨市的一个农村,已在牡丹江生活数年。小乐的母亲多年前离家至今杳无音讯,其父亲患有两次脑梗,去年因摔倒后无钱医治至今瘫痪在床。由于没有收入,小乐也需要被照顾,爷俩所居住的社区向牡丹江救助站求助,经过沟通,救助站帮助联系其在哈市的亲属后,帮助爷俩回到户籍所在地。虽然小乐今后不在牡丹江生活,但考虑小乐一家的经济状况,高德利和志愿者们商议后决定资助小乐上学。
在走访慰问了市区的困境儿童时,已临近中午,大家并未着急休息,而是驱车前往磨刀石镇,将慰问品和关怀送到了数名留守和困境儿童的家中。第二周,大家又再次驱车前往林口县柳树镇,探望慰问那里的孩子们。
“虽然物质帮扶不能解决孩子们面临的实际困难,但是我们希望能够借此机会与孩子们建立联系,如果今后孩子们在学业上有困难,我们也愿意搭把手?!备叩吕硎?,以往做爱心助学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部分孩子并不需要关爱,但此次和晨报合作开展的活动大家发现,这些孩子都是真正需要关爱的孩子,因此,接下来,他们还希望继续与晨报合作,能够为身边更多的孩子送一份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