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区兴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村民,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手段,积极推进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践所硬件设施齐全,软件活动丰富,成功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以文化浸润为出发点,提升文明实践渗透力。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先导,加强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全镇党员干部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自觉。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精心组织各种理论宣讲学习,今年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研讨会议8次、业务讲堂活动12次,各基层支委会议、驻村工作队开展学习宣讲24次。强化党建宣传声势,今年以来,在国家级媒体发布稿件2篇,省级媒体发布稿件12篇,市级媒体发布稿件22篇,区级媒体供稿69条,邀约新闻记者22次,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兴隆风采。把高质量的文化生活作为群众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在“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根植村民传统文化意识。

以文化培育为切入点,提升文明实践感染力。健全志愿服务链条,兴隆镇共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3支,每年组织志愿服务百余次,包括村屯环境整治、道路修复、帮扶群众、还有组织大型文体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村民实际问题,不断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改善乡村环境质量优化人居环境。今年来,开展环境整治拉练活动4次,工作督查20余次,动员11个村、1个社区、镇村干部、党员群众300余人次,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20余次,累计出动车辆90余车次、清理生活垃圾52吨、拆除私搭乱建30余处,整治庭墙院落20余户,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各类志愿服务20余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30余个,使兴隆镇环境焕然一新,整体面貌提档升级。全心全意,守护人民,为民办实事,今年,面对严峻的防汛抗洪救灾形势,全镇干部、民兵、党员、群众积极响应、连续战斗,出动200余人,完成大湾村2小时迅速转移群众财产、桥头村6小时全村500多人转移艰巨任务。组建“3+1”镇干部、民兵、党员加村干部防汛应急队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全面巡查、随时响应。汛情结束后,迅速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制定受灾房屋“一户一策”解危实施方案,高效推进修护重建工作;抓好道路交通设施重建,损毁路段已经全部抢通,确保秋收顺利进行;对冲毁738亩农田、3处坍塌桥梁处的河道进行回填;修复12条排水沟渠,对1167亩农田积水进行集中排涝;重点抓好水利设施修复工作,全面清理沟渠,恢复排水功能作用;关心关爱受灾群众和特殊群体,为因灾防灾转移群众发放生活物资,开展两次大型义诊活动免费为村民问诊,全力保障了兴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住房、饮水等基础生活需求。

以文化赋能为着力点,提升文明实践传播力。兴隆镇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力求实效,全镇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菩械辰ㄒ旄衬芑恪巴窕敝卫砟J剑蚋陈氡嗪殴芾砼┐逋?9个、社区网格3个、专属网格4个,全面推进产业发展、服务群众等行动。紧扣“文旅融合”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打造兴隆旅游文化品牌、增强文化软实力,稳步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建设,将民族文化、自然风光文化有机结合,树立兴隆镇新形象,五一期间推出“五一哪里‘浪’ 兴隆来一趟”系列活动,端午节推出“端午民俗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九月推出“东胜龙虾节”活动,从东胜民俗园、东村草莓大棚到兴隆大集、兴隆农家菜馆,推动旅游与产业资源性融合、生产性融合、服务型融合。兴隆镇将美丽乡村建设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推进各项工作宣传力度,做好线上宣传引导,开展包括文明祭扫、反恐怖宣传、电信诈骗、防灾减灾、火灾逃生、婚育文化、环境整治等主题宣传活动10余次,增强党员干部、群众生态意识、环境卫生意识,注重群众素质教育,提升群众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推动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